
「疼痛」是身體很重要的生理反應,但有不少民眾都習慣服用止痛藥,長時間濫用藥物恐影響工作。營養師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可能會促使身體系統性發炎,慢性疼痛患者攝取的熱量較高,較喜歡精製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高脂食物等不健康的飲食,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使疼痛問題更加嚴重。
依據2020年《醫學科學期刊》(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約有21.5%的人服用止痛藥物長達3個月以上;長久下來影響生活作息或工作表現,不僅造成退化、活動困難,還可能導致藥物濫用、情緒低落憂鬱,甚至痛不欲生。
而2022年發表於《疼痛醫學期刊》(Pain Medicine)的研究也指出,台灣民眾慢性疼痛患者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高出20%和30%,死亡率更增加40%。
相對於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一定和傷口有關,不再只是身體的警告信號,世界衛生組織將慢性疼痛視為一種疾病,其特徵為大腦功能和結構變化、神經發炎及對疼痛敏感性增加。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可能會促使身體系統性發炎; 2014年《物理醫學與復健期刊》(PM&R Journal)研究,慢性疼痛患者攝取的熱量較高,較喜歡精製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高脂食物,但卻缺乏蔬菜、水果及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鎂等)。這些不健康的飲食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使疼痛問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