栢馥新知

07
Apr 2025
只補充益生菌無用!醫建議攝取「7食物」
分享:
只補充益生菌無用!醫建議攝取「7食物」

「腸道好,人不老」是1句家喻戶曉的廣告台詞, 因此許多民眾平時都會補充益生菌。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大部分益生菌吃進去後,最多只能存活幾天到2週,接著就會被原本的腸道菌群排擠出去,所以光靠吃益生菌,還並不能真正改變腸道菌群,「益生菌要長久生存,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

張家銘醫師今(24日)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了一篇關於腸道健康的衛教文章。他將腸道比喻為一座花園,益生菌是種子,而腸道環境則是土壤。如果土壤中雜草叢生(壞菌過多)或貧瘠乾枯(缺乏益生元),即使撒下再多種子(補充益生菌),也無法讓它們生根發芽,最終只會被排擠或浪費。

因此,張醫師建議,與其盲目補充益生菌,不如先改善腸道環境,為好菌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再補充益生菌,這樣才能讓它們長期定殖並發揮健康效益。他進一步解釋,腸道內有上百兆的細菌,這些菌群會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變化而動態調整。要讓益生菌在腸道中長期存活,首先需要削弱壞菌的優勢,為好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其中,最關鍵的是「益生元」,即益生菌的食物。如果只補充益生菌而不提供足夠的營養,它們就像住進一間沒有水電的房子,難以生存。

張醫師指出,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蔥、大蒜、香蕉、燕麥、亞麻籽、蘋果和菊苣根等,含有果寡糖(FOS)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為腸道內的好菌提供能量,促進其生長。此外,減少壞菌的養分來源也至關重要。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會助長壞菌繁殖,導致腸道發炎、腸漏等問題,甚至影響免疫系統。長期攝取這些食物,即使補充再多益生菌也無濟於事,因為壞菌仍占主導地位。

當腸道環境改善後,補充益生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張醫師比喻,這就像整修好的房子,水電設備齊全,才能吸引住戶長期居住。此外,不同的益生菌菌種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雙歧桿菌有助消化、乳酸桿菌增強免疫力、酪酸菌保護腸道屏障。選擇益生菌時,應根據個人需求挑選合適的菌種,而非盲目跟風。

他還提醒,單純補充益生菌效果有限,最好搭配益生元一起攝取,以提高好菌的存活率。此外,益生菌應作為輔助手段,而非依賴。當腸道菌群穩定後,即使不天天補充益生菌,體內的好菌也能自行繁殖,維持腸道健康。

除了飲食,壓力和作息也是影響腸道菌群穩定的重要因素。長期壓力會導致腸道蠕動異常,影響消化功能,甚至促使壞菌增生。熬夜和不規律的作息也會破壞腸道菌相,降低好菌的存活率。研究表明,壓力過大會減少腸道內的好菌數量,增加腸道敏感和腸躁症的風險。因此,規律作息、適量運動和減少壓力同樣重要。

張醫師總結,許多人誤以為補充益生菌就能改善腸道健康,但若未先打造適宜的環境,這些外來益生菌難以長期定殖,最終只是短暫經過腸道。要真正改善腸道健康,應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減少壞菌的養分來源,增加益生元攝取,讓腸道環境恢復平衡,再適量補充益生菌,才能達到長期效果。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非常歡迎您光臨「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 網站」 (以下簡稱本網站),為了讓您能夠安心的使用本網站的各項服務與資訊,特此向您說明本網站的「資訊安全及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下簡稱本政策),請您詳閱下列內容,以保障您的權益:

本政策適用範圍
  • 本政策適用於在您使用網站服務時所涉及的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及保護方式。
  • 政策不適用於本網站以外的相關連結網站,也不適用於非本網站所委託或參與管理的人員。
個人資料的蒐集與運用
  • 單純於本網站之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之身分資料。
  •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體驗,當您使用本網站之部分服務內容時(包括健檢預約及相關服務預約等),可能會請您提供必要的個人資料,如姓名、聯絡方式、電子郵件等,以利於提供服務。
  • 於一般瀏覽時,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使用連線設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使用的瀏覽器、瀏覽及點選紀錄等資料,此資料僅為本網站管理機關內部應用,做為增進本網站服務的參考依據,絕不對外公布,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資訊安措施與資料之保護
  • 為確保本網站之安全,本網站主機均設有防火牆、防毒系統、入侵偵測系統等相關的各項資訊安全設備及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加以保護網站及您的個人資料,並只由經過授權的人員才能接觸您的個人資料。相關處理人員皆受資訊安全及隱私保護規範之約束,確保個人資料的安全。
  • 如因業務需要有必要委託本網站相關單位提供服務時,本網站亦會嚴格要求其遵守保密義務,並且採取必要檢查程序以確定其將確實遵守。
網站對外的相關連結

本網站可能包含第三方網站連結,這些網站具有獨立的隱私權政策,不適用本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您必須參考該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於您提供至該等網站的任何資訊,本網站概不負責。

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方的例外

本網站絕不會提供、交換、出租或出售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個人、團體、私人企業或公務機關,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 提供資料前已取得您同意。
  • 配合司法單位合法的調查。
  • 基於我們發覺您在本網站的行為違反本條款或有犯罪嫌疑者,必須配合執法單位進行調查時。
  • 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 為完成您要求的服務或產品必須提供個人資料給第三人或公司。
Cookie技術之使用
  • Cookies 是從網站傳送到瀏覽器,並保存在使用者電腦硬碟中的簡短資料。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當您使用本網站服務時,本網站有時會在您的電腦上設定與存取 Cookies。
  • 您可以在 IE 的「工具-網際網路選項」的「安全性」,或 Firefox 的「工具-選項」的「個人隱私」,或 Chrome 的「工具-選項」的「隱私權設定」中選擇修改瀏覽器對 Cookies 的接受程度(包括:接受所有Cookies、設定 Cookies 時得到通知、拒絕所有 Cookies 等)。
  • 您可以透過設定您的個人電腦或上網設備,決定是否允許 Cookies 技術的使用,如果您選擇拒絕所有的 Cookies 時,可能會造成您使用本網站服務之不便或部分功能無法正常執行,敬請理解。
隱私權保護政策之修正

本網站隱私權保護政策將因應科技發展趨勢、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內部管理等因素進行適當修正,修正後的條款將刊登於本網站上。若您於任何修改或變更後繼續使用本網站,視為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相關修改或變更。如果您不同意本政策之內容,或者您所屬國家或地域排除本政策內容之全部或一部時,您應立即停止使用本網站。

若您對本網站的隱私權及網站安全政策有任何提問或建議,歡迎隨時透過本網站提供的連絡方式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