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好,人不老」是1句家喻戶曉的廣告台詞, 因此許多民眾平時都會補充益生菌。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大部分益生菌吃進去後,最多只能存活幾天到2週,接著就會被原本的腸道菌群排擠出去,所以光靠吃益生菌,還並不能真正改變腸道菌群,「益生菌要長久生存,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
張家銘醫師今(24日)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了一篇關於腸道健康的衛教文章。他將腸道比喻為一座花園,益生菌是種子,而腸道環境則是土壤。如果土壤中雜草叢生(壞菌過多)或貧瘠乾枯(缺乏益生元),即使撒下再多種子(補充益生菌),也無法讓它們生根發芽,最終只會被排擠或浪費。
因此,張醫師建議,與其盲目補充益生菌,不如先改善腸道環境,為好菌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再補充益生菌,這樣才能讓它們長期定殖並發揮健康效益。他進一步解釋,腸道內有上百兆的細菌,這些菌群會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變化而動態調整。要讓益生菌在腸道中長期存活,首先需要削弱壞菌的優勢,為好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其中,最關鍵的是「益生元」,即益生菌的食物。如果只補充益生菌而不提供足夠的營養,它們就像住進一間沒有水電的房子,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