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國人頭號殺手,在十大癌症發生、死亡都排名第一,其中肺腺癌占比達到5成,也是臨床常見年輕女性、沒有吸菸者會得的肺癌類型。國衛院今(14)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團隊利用生物資訊技術分析美國癌症基因圖譜公開的肺腺癌資料庫,發現肺腺癌患者的DUSP22蛋白表現量低,疾病表現就更為惡性且存活率低,但這也為未來精準標靶治療提供新方向。
肺腺癌的發生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變、KRAS突變、ALK融合基因等多種基因異常密切相關,因此肺癌基因定序可以提供臨床醫師重要資訊來決定標靶治療方式,但肺腺癌細胞增癌化增生的調控路徑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文傑團隊利用生物資訊技術分析美國癌症基因圖譜公開的肺腺癌資料庫,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家族的DUSP22蛋白在肺腺癌細胞中的低表現量,與肺腺癌的病理分期及肺腺癌病患的低預後存活率呈顯著正相關。